10月29日,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(中科院大气所)获悉,该所刘毅研究团队联合英美同行最新研究发现,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巨大,但在以往研究中被严重低估,其实际上约吸收人为碳排放的45%。
这一生态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论文,北京时间29日凌晨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《自然》在线发表。该研究团队认为,最新研究采用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,将为中国“碳中和”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。
研究结果发现,2010-2016年,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.1亿吨碳,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%。中国陆地生态圈的巨大碳汇主要是由于中国重要林区,尤其是西南林区的固碳贡献,同时发现东北林区在夏季也有非常强的碳汇能力。这也是中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、加强人工林培育巨大投入取得的成果。
刘毅研究团队表示,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新增的地面观测资料,但由于人为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很大的时空变化,现有观测仍显不足。未来,卫星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,弥补现在观测的不足,从而建立更全面的观测体系、提供更准确的碳收支数据,为中国的“碳中和”目标提供科技支撑。
(记者 孙自法 编辑 李佳励)
版权声明: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,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,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